[ 走進山野,用足跡儲存山的記憶 ]
自從在三年前換成全幅相機後,不知不覺,攝影已經變成我們工作和生活的核心工具,而且越拍越多,檔案也越來越大,原本我認為可以用好幾年的2TB無線硬碟已經不敷使用,而2.5吋隨身硬碟幾乎是用一顆壞一顆,拿來當備份裝置實在不是很聰明的作法。
所以去年底萌生組一個超大備份硬碟的想法,理由很簡單,我把使用戶外裝備的思維套進3C用品裡 —— 如果我還在使用過時且不合宜的裝備去爬山,這樣安全嗎?
於是我決定改變,要擁抱新的科技。但說是新科技其實有點汗顏耶,外接備份硬碟已經是好一陣子的產品了,但有做準備總比什麼都沒做好,一切都不會太遲,免得像我那顆用了十年的500G硬碟一樣,壞掉了,儲存人生十年的回憶也一筆勾消。
#工作不是一切
這次和 LaCie 合作,透過與硬碟專家的諮詢後,針對需求和平日的工作習慣,我們決定使用不連網路的DAS系統,而不是很多人推崇的雲端NAS系統。
「少了雲端儲存,不會覺得很不方便嗎?」採訪時編輯這麼問,我回答:「工作不是一切。就是因為不想要隨時都能進入工作狀態,所以才會選DAS,這跟我們當初喜歡爬山一樣,到了山裡,什麼瑣事、公事都不需要處理,只需要專注在走路、吃飯和睡覺這些基本需求。」
#備份生活的記憶
最近才開始看美劇《西方極樂園》,劇情觸及人類靈魂、情感和記憶等類比資訊,是否能夠用數位化的方式儲存,甚至複製、再生,演化出新的生命形態?觀賞過程我一直想到駭客任務、攻殼機動隊這些科幻作品,思考人類一直將生活分享到各種網路平台,是否就是一種用大數據備份自己的行為?
這麼想的話,那些驚悚又駭人且超越現實的科幻劇情,其實並非不可能發生的事情。畢竟人的腦容量有限,很多珍貴的記憶,如果沒有透過存在硬碟的資料去喚醒,應該很難再次回想。
現在存於LaCie 32 TB 硬碟裡的照片,最遠可以回溯到2010年,剛好是我硬碟壞掉的下一個十年。 今年是2021,下一個十年的開始,當然還是會繼續探索、繼續拍照錄影、繼續旅行健行,繼續備份生活的記憶。
✅ 瀏覽訪談全文 https://bit.ly/2Yj7l2m
——
#LaCie
#Seagate